close

白老虎

《白老虎》
The White Tiger
(aNobii五星制:★★★★★(五星)。

作者:亞拉文.雅迪嘉(Aravind Adiga)
譯者:李佳純。
出版社:商周。

簡介:
我是值得信賴的忠僕,開車、服侍主人、對主人做的勾當視而不見
直到那一只裝滿現金的紅袋子出現在車後座……
我割了主人的喉嚨,卻依然逍遙法外,還一夕致富
沒人能逮住我,因為我是白老虎

巴蘭‧哈外是個說故事高手,
在一盞華麗水晶燈下,他花了七個晚上對中國總理溫家寶講述自己的人生故事……
巴蘭出生在印度中心的小村莊,雖然來自最低種姓人家,卻是全村最聰明的孩子;家人為了生計卻讓他退學去茶館工作。他在敲木炭和擦桌子時幻想著逃跑,希望擺脫黑暗、貧窮、沒有明天的農村生活。

直到一個有錢地主雇他為司機,巴蘭的機會來了。他在本田汽車的方向盤後面第一次看到德里,看見跟他一樣身分低下的僕人與腰纏萬貫的主人在大都市裡積極鑽營權力、財富與酒色。在蟑螂、水牛、客服中心、妓女、三千六百萬零四個神、貧民窟和購物中心之間,巴蘭的人生教育就此展開。

他想要當一個忠僕,卻又壓抑不了過好生活的慾望;他學到了新印度最重要的新道德,開始策劃老虎該如何掙脫牢籠:每一個成功人士在往上爬的路上,總要流一點血吧?

故事詼諧、緊湊,敘事獨特,扣人心弦。沒有莎麗、瑜伽、塔不拉鼓,卻有對經濟新興國印度精確露骨的觀察。從黑暗的村莊生活到光明的企業成功,巴蘭的旅程完全沒有道德,精采得肆無忌憚,令人難忘且愛不釋手。







感想:

  到目前為止看過幾本有關印度的小說:《Q&A》、《同名之人》,和《白老虎》。
  三本都很好看,但比較起來,個人最愛的是《白老虎》。
  《Q&A》是很精采沒錯,不過實在太戲劇化、太過於巧合,讀起來娛樂成分太高。
  而《同名之人》是以細膩情感和土地認同取勝,讀起來雖深刻卻沒那麼吸引人。
  至於《白老虎》,則是劇情既精彩、情感又細膩,
  寫實刻劃出印度底層人民的生活,和印度急速發展背後的貧富差距、社會問題。
  既有內容,又不會失去身為一本小說該具備的娛樂性。


  它情節緊湊,吸引讀者不停歇的一直讀下去。
  作者以詼諧輕鬆的語調,敘述這個充滿印度式黑暗險惡的故事。
  彷彿這一切都稀鬆平常的口吻,讀來卻格外感覺諷刺。


  主角巴蘭出生自種姓下層階級,他從小就知道自己聰明,
  從小就渴望可以擺脫階級身分和家族束縛,當一隻闖出牢籠外的「白老虎」。
  在他成功之後,他寫了七封信給中國總理溫家寶,
  信中詳細的寫出他的人生、他如何爬上社會頂端的過程。
  他努力抓住每一次機會,踩著別人不停向上爬。
  從最初只是利用與陷害別人以「爭取」,到最後卻變成不顧一切豁出去的「搶奪」,
  甚至不惜犧牲家人或其他人的性命。
  因為巴蘭知道,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印度社會裡,他只有一次機會,一生只有這一次機會。

  在書中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見巴蘭的轉變,或者可以說是腐化、慾望的擴張。
  他當初進入主人家當司機時,並沒有太多野心,只是希望有穩定的生活。
  就算當時被情勢逼得必須威脅一號司機,他還是在事後感到虧欠和抱歉。
  但當他一次次不經意的獲得「機會」的時候,他的欲望也隨之而慢慢增長。
  當他看見的世界越遼闊、當他看見越邪惡的社會,他體內潛藏著的「白老虎」也逐漸茁壯。
  他開始對現況不滿足、開始想要更多。
  他不再對自己做的那些事情感到罪惡,反而認為這些是他該把握的機會。
  他不想當個被使喚利用的奴隸,他想當「主人」,自己的和別人的主人。


  書裡將印度下層階級人民生活描寫的非常詳細,並寫出印度社會真實的景況和問題。
  印度雖為「金磚四國」,但表面上的快速進步和發展卻讓貧富差距更加擴大。
  地主們越來越有錢,窮人們越來越貧困,即使種姓制度已廢除,貧窮卻依舊一代代傳了下去。
  而那些少數出生貧寒家庭的成功企業家們,則都是狠心踩著數以百計的他人血淚爬上去的,
  ──就像主角巴蘭,就像巴蘭始終崇拜的偶像、從養豬人家兒子變成高官的傑維。

  他們有民主、有公立醫院、有教育、有營養午餐和制服,只是這些都不是給人民的。
  民主被少數人操弄,自己不用去(也不能去)投票,那一票也會有人負責幫你投。
  營養午餐和制服全被學校搶走,號稱的「計畫」在校方那層就被應聲截斷。
  醫生們付出大筆賄賂進入公立醫院,只是為了領公職的高薪和多賺私人醫院的外快。

  這些下層階級人民的命運一出生就註定了,註定一輩子都得在貧窮和掙扎中卑賤的活下去。
  上層階級的地主命運也早已註定──在國外念書後回家鄉享用財富並壓榨底層人民,
  即使不乏有一些稍有良心的人士,但那稀薄得可憐的「善心」在書中卻看來十足諷刺和羞辱。


  這本書還有一個很有趣的點
  ──他以一個「印度」人的觀點,寫信給「中國」總理。
  並在書中多次提到中國的現況、以及和印度的比較。
  有些看來十足諷刺,有些則意味深長。
  比如他曾經說過,「中國什麼都有,唯一輸給印度的就是沒有民主。」

  彭蕙仙在正文前的推薦序有寫一段話,
  敘述並解讀作者選擇「中國」作為比較和聆聽者的緣由。
  所以我在此就不多說了。


  《白老虎》乍看之下會覺得和《Q&A》很像。
  同樣都是從貧民窟向上爬、最後成功的例子,同樣都是敘述性質故事的寫作手法。
  但讀了之後卻會發現兩者在本質上相差甚遠。
  《Q&A》雖是底層社會的故事,但它充滿溫馨勵志和正面積極力量,
  告訴人們只要把握住生命中的每一分鐘,最後終究會有機會帶領你走向成功。
  但《白老虎》卻是與它完全相反的概念,它道盡無奈、醜惡的人性黑暗。
  同樣是社會底層,《白老虎》寫出了貧民悲哀和陰險爭鬥。
  看似成功璀璨、力爭上游的企業家,卻是踏著別人生命、靠著搶奪和偷竊爬上來的。
  如水晶吊燈般多彩絢麗的成功人生,背後卻腐爛不堪、極盡醜陋。

  但矛盾的是,讀者甚至無法厭惡主角巴蘭,無法一昧的責怪他狠毒險惡。
  他雙手沾滿鮮血、不擇手段只為成功出人頭地。
  但假如他今天堅持自己的良心行事呢?難道真的就會好人有好報嗎?
  在那個社會裡,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巴蘭如果不願意沾血,那麼他的下場大概就跟他父親一樣,是躺在自己咳出的血泊裡死去吧。
  所以他不認命,不願意一輩子就這樣當個奴隸然後吐血而死,他想要站起來反抗命運。
  如彭蕙仙在序裡所說:
  「這是小說動人的地方──可惡之人必有可憐之處。
   讀者認同的並不是巴蘭殺人的邏輯,讀者是為巴蘭不認命的決心怦然心動且心疼。」



  「這本引人入勝的書跟近年來的印度小說不同,它描述的是社會底層人眼中完全露骨、憤怒、未經修飾的國家;裡面沒有一點番紅花的氣味或莎麗的蹤影……印度觀光局不會太高興,但你會瞬間讀完它,被情節牢牢吸引。
 
        ──安德魯.霍蓋特(Andrew Holgate),《週日泰唔士報》(Sunday Times)」

  我個人非常喜歡上面這段推薦文字。
  不僅說出了這本書的內在特質,且「印度觀光局不會太高興」這句話尤其幽默啊。


  10/04/02





* 本文中書籍資料及圖片引用自博客來
* 點選書封和書名連結至博客來購物,可以贊助敝人一些買書資金,感謝各位大德。
* 最後是廣告時間。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杜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