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碎肉末》
(aNobii五星制:★★★★(四星)。
作者:李佳穎。
出版社:洪範書店。
內容簡介:
乾淨而迷幻、輕盈卻揪心的暢快小說
《小碎肉末》為小說家李佳穎的第二部短篇作品結集。
在「短篇小說」寫作上擁有獨特造詣的李佳穎,再次展現高超的敘事技巧與情境鋪陳能力。
十篇小說的主題,或大膽犀利,或淺易日常,卻同樣專注於人與人、人與生活物事間的種種交錯動念、動念後的歧異境遇。簡潔至精巧的情節中,往往帶有驚人的轉折力量,讀來餘韻悠長。而其低調、凝靜的文字口氣,引領著凌厲如電影運鏡的明快風格,散發出另一迷人的細緻張力。
「李佳穎的文字乾淨冷靜像把刀子,又鋒利,又清澈,她把無滋無味的日常生活細細地切開來,於是讀者就見到那內部奇特的理路,無血,冷凝,又明明白白的是血肉。彷彿應該要痛,可是又不。寫出這樣的效果必須有非常精準的文字,寫人,寫景,也寫心。能夠自始至終都控制得這麼漂亮而不失手,每篇故事都完整而細緻,都剛剛好清清楚楚切在邊上,不賣弄技巧也不情緒失控,這樣優秀的作品近年實在少見,令人對新世代的作家產生莫大的期待。」
──柯裕棻。
感想:
最近讀的短篇小說集多是要不極度戲劇化、要不黑暗到不行的類型。
但李佳穎的《小碎肉末》卻是屬於比較中間的那一類型。
劇情有張力,卻不會過度誇張;內容有灰色情緒,卻不至於黑暗。
不甜不苦,不酸不膩,不亮不暗,不多不少,不深不淺,不重不輕,不濁不清。
是很剛剛好的一本短篇小說集。
李佳穎的文字簡單俐落,乾淨卻不至於冷漠、犀利卻不會見血。
讀起來有種特殊的透明感,讓讀者有種「既身在其中、卻又不屬於其中」的感覺。
既疏離又親切。
比起情節,它的故事更主要是在挑起、點出一種或寂寞或孤獨的情緒。
然而卻總在讀者心弦被觸動的那一刻,故事戛然而止。
讓人陷入一種「前進不得、後退不能」的情緒漩渦、窘境裡。
唯有一點是我個人不習慣的──中文字的英文名。
唔,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說才好。
但每次讀到用中文寫的英文名字就會感覺很怪異。
就像西洋電影配上中文發音一樣,有種合不起來的突兀感。
《小碎肉末》裡有頗多這種形式的寫法,所以總讓我在閱讀時偶爾會感覺一陣不順。
我個人最喜歡的是最後一篇《全世界的李佳穎,起來!》。
不同於前面的灰色寂寞感,這篇讀起來意外的可愛有趣。
但之後再想想,這又何嘗不是另一種孤獨呢?
全世界同名同姓的人這麼多,能了解自己的人有幾個呢?
即使同名同姓,相似的地方卻只有那三個字,這不是更讓人格外感覺寂寥嗎?
當然這純粹是我個人的想法啦。(笑
另外讓我印象頗深刻的是《The Case》。
但不是劇情,而是文中所說的「不怕死的女孩」。
有些忘記書裡的原文是怎麼寫的,所以我就按照我所想的來寫,有錯請指正。
看完這篇之後,我在想到底「不怕死的女孩」指的是
──「不怕面對死亡的女孩」,還是「不怕接受死亡的女孩」。
前者是如同書中主角一般,「面對」了死亡──雖然是他人的死亡。
後者則是字面上的意思,說直接點就是「不害怕去死的女孩」。
根據我個人的想法,
書裡雇主要求的是前者,但主角們以為是後者。
這或許是文字上、也是心理上的解讀角度不同吧。
而女主角在結束之後,感嘆發現自己原來不是「不怕死的女孩」。
但這裡的「不怕死的女孩」,指的又是哪一種呢?
她發現自己害怕面對(自己或他人)死亡?還是害怕會死掉這件事?
以上這段是我個人亂七八糟的想法。
沒有什麼,只是單純對這個點有些好奇、產生了一些想法。
說的不太清楚,不過我所想的大概就是這些東西了。
整體而言,《小碎肉末》是本頗有味道的短篇集。
內容就像書名──沒有油膩的大魚大肉,是清清淡淡的味道。
比較近似於小品的感覺。
順帶一提,我很喜歡它的封面呢。
10/03/26
* 本文中書籍資料及圖片引用自博客來。
* 點選書封和書名連結至博客來購物,可以贊助敝人一些買書資金,感謝各位大德。
* 最後是廣告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