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樹屋》

(aNobii五星制:★★★★★(五星)

作者:角田光代
譯者:劉姿君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內容簡介:
最能直視人類生存極境的溫暖療癒小說
活著該面對?還是逃避?

推薦給總覺得自己人生哪裡不對勁,或者以為只要不是待在此岸,
而在遙遠的彼岸,就一定會有很精采的事情發生的所有讀者。

角田光代融合了時代、家族、生存、死亡的震撼人心最新長篇小說《樹屋》
呈現新舊時代底下「逃避」的各種面貌!將撥動你生活中最細緻的感覺和記憶!

活著該隨波逐流?還是忠於自我?希望在哪裡,我就朝著哪裡去?

一個跨越三世代的家庭故事,一段牽繫中日兩地的戰時回憶。
透過對「逃避」、「面對」的揭露,《樹屋》讓我們窺見「家」的真實樣貌。

「翡翠飯店」這名字聽起來不錯呀!
「飯店」這個詞,在中文裡不是指餐館,而是旅社的意思。
而且,人們相信那綠色的石頭能給人不老不死的力量。

我們全家人,好像天生的DNA裡就有著有氣無力、毫不抵抗、隨波逐流的消極適應力。

祖父母和爸媽守著家裡那間又髒又舊的中菜館「翡翠飯店」,生意不上不下、越來越壞。沒有工作的叔叔要不就在店裡幫忙、要不就整天閒晃。離家多年的哥哥卻在祖父去世沒多久的某一天突然回家,還裝作一副自己從來沒離開過的樣子。久沒聯絡的姊姊這回不但挺了個大肚子回來,還說要把家裡中菜館一樓改裝成拉麵店。還有我,找了三年工作卻仍待業中。

這樣的家,就像簡易旅社。每個人都習慣各自行動,要回家也可以,不回家也沒關係,歡迎來的人,也不阻擋離開的人。唯一的規定就只有「自己的爛攤子自己收拾」,其餘的幾乎互不干涉;碰到事情時的萬能解決法是「那就到時候再說吧!」

我越來越覺得這樣的家,怪極了!可是卻說不上來哪裡奇怪。最怪的是,我竟然從來沒想過也沒問過這個家的來歷!我的疑問像打嗝般一一湧現,祖父的老家在哪裡?奶奶想回去哪裡?我以為爸爸是長子,沒想到戶籍上登記的卻是三男?除了家裡那個無業叔叔之外,似乎還有另一個我從來沒見過的小叔?再說,我們家的祖墳在哪裡啊?為什麼我們家從來不掃墓啊?

祖母跟我邁開步伐,走入既熟悉又陌生的街道巷弄中,看到了希望與失望,我慢慢了解我們藤代家究竟走過什麼樣的過去,才來到今天這一步……







感想:

《樹屋》無疑是我讀過的角田光代作品裡,我最愛的一本。
我給了這本五顆星的評價,是她所有小說裡我私心給分最高的一本。
(讀過的其他作品:《第八日的蟬》四星、《森之眠魚》三星、《對岸的她》和《空中庭園》都兩星。

之前一直認為角田光代是一個和我電波很不合的作家。
(雖然我總是一邊覺得電波不合,然後一邊持續的在買她的作品。XD
她的書中有一種很獨特的氛圍,傳達出的情緒黏膩沉鬱且濃厚得化不開。
那些情緒有時候會壓得我喘不過氣來,但更多時候卻是讓我迷惘不解、甚至是轉變成不耐。
我不明白為什麼她總要將筆下的人物形塑得如此灰暗負面。
一開始讀會覺得還好、還可以忍受,但讀久了就慢慢開始覺得莫名煩躁和壓抑。
好像她只一昧的強調那些人性的卑劣和絕望,卻總是刻意去忽略那些美好而溫暖的部分。
會讓我覺得她只是為了寫出悲傷鬱悶的故事而故意去悲傷鬱悶。
那種特意去塑造出來的痛苦是很膚淺表面的,無法真正去打動去觸動我。

後來我曾經想過,也許我會無法理解是因為國情和文化的不同。
也許是日本的民族性使然,他們空氣中流動的壓抑和滯悶對他們來說是理所當然。
而這卻是我不熟悉的,所以我才會感覺這麼格格不入和生硬不自然。
但當我讀完了這本《樹屋》之後,我卻突然又有了一點不一樣的新體悟和想法。
我開始覺得也許那股壓在我心上的沉重和不舒服,不光只是因為文化和民情的不同。
而是因為我的人生經驗還不夠,還不足以體會到她筆下那些凝滯灰暗的情境和悲傷。
就像小孩子品味不出酒的味道一樣,我也嚐不出角田光代筆下真正的、熟成的苦澀。

《樹屋》對我來說之所以顯得如此特別,正是因為這是我第一次讀「懂」了角田光代。
我第一次從頭到尾都對書中的情緒感同身受,第一次徹底理解並認同書裡那種孤寂無依之感。
這是第一次,角田光代真正觸動了我的內心。

《樹屋》的故事看起來很簡單,不過就是一個家庭橫跨祖孫三代的家族歷史和過程而已。
就算爺爺奶奶曾經經歷過大時代的動亂,但那個年代的人們誰沒有自己的戰時故事呢?
父母親那輩也是。戰後的動盪和浮躁對所有人來說都是一樣的,這種成長經歷完全不特別。
而孫子輩就更不用說了。有這種背景和思想的年輕人在現在這世代隨處可見,小說電視中一抓就一把。
但《樹屋》的精彩之處,就在於角田光代將這些元素的平凡和不平凡都描寫得淋漓盡致。
她將這些角色設定得很平凡,並藉由這些平凡的角色來傳達出她想寫的核心意識。
且這平凡並不代表「平面」和「平板」,你仍舊可以感覺出他們的立體和鮮明。
如果以比喻來說,就是好像在極度朦朧的月光下,你看見有人影,卻看不清他們的臉面相貌那樣。
這也是我覺得《樹屋》裡角色塑造最成功的一點。
她讓讀者在那些月光下的隱約人影上,看見自己的影子和模糊樣貌,
卻又不至於將整個自己都投射到這些角色上。有一些些相似,但本質上卻還是不同的人。
讀起來就會有一種似曾相似,卻不是銳利到一針見血的感覺。比較溫和也比較有一些神秘感。

《樹屋》的敘述方式是採現在和過去交錯的手法。
一面講述孫子良嗣在爺爺泰造過世之後,開始想要了解自己出生成長的這個家庭有著什麼過去。
另一面從爺爺泰造和奶奶八重年輕時開始,一路描述他們從相識到組成家庭、扶養孩子們長大的過程。
對我來說,比起現在進行式的故事,我更愛描寫從過去寫回來的那部分。
一部分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在處理這塊的時候,角田光代的筆觸給我的感覺比較溫柔和保留。
或許因為面對的是過去吧,所以口氣也比較和緩和客觀,沒有以往的尖銳與毫不留情。
另一部份的原因則是因為這部分的節奏比較快,讀起來比較不容易感覺乏味。
畢竟過去幾十年的歲月要濃縮到跟現在三五年一樣的篇幅,節奏勢必會比現在式要來得快一些吧。

至於角色部分,這整本書中的角色我倒是都很喜歡。這大概得歸功於角田光代塑造角色的功力吧。
因為書裡的每個人都有著自己家人的一點影子,感覺特別熟悉,所以也特別容易喜歡上。
爺爺泰造、奶奶八重、爸爸慎之輔、媽媽文江、叔叔太二郎、
姑姑今日子、小叔基三郎、哥哥基樹、姊姊早苗。我通通都喜歡。
但尤其喜歡良嗣這個角色。
他是至今在角田光代書裡我最能理解的一個角色,也是最讓我感同身受的一個角色。
他對於未來那種茫然無措的心情,既知道必須去面對,卻又不由自主的逃避;
對於自己家庭充滿困惑和不滿,卻又想要讓大家團結合作起來,這些我都可以體會。
我想,正是因為良嗣,我才能真正理解到角田光代試圖在這本書裡表達的東西吧。

《樹屋》中最關鍵也最重要的主軸就是「逃避」,這也是藤代家自始至終都貫徹如一的傳統。
乍看之下也許會覺得這是什麼莫名其妙的傳統和主軸。
但讀完這本書之後,才會明白它所謂的「逃避」,其實正是另一種變相的努力。
就像最後良嗣終於明白奶奶的意思,不能不反抗也不逃避的就這樣被時代吞沒。
如果沒有勇氣去對抗,那就努力的逃避吧。
《樹屋》雖然聽起來是一本在鼓勵人們逃避的書,但我卻認為,那個結尾其實也是拐彎抹角的激勵。
讀到最後,看著他們說著要拼命逃避,也許反而會讓人更有重新站起來的力氣呢。
至少對我來說,我是真的被鼓勵到了。
很想再好好努力一下,不管是逃避還是轉身面對。


12/01/02





延伸:

* 感謝聯經出版和金石堂非讀Book提供此試讀機會。試讀活動網頁

* 博客來網路書店《樹屋》新書79折:253元。 (最後查詢日期12/01/03)
  點選最開頭的書名、書封及此連結至博客來購物,可以贊助敝人一些買書資金,感謝各位。

* TAAZE讀冊生活《樹屋》新書79折:253元。 (最後查詢日期12/01/03)
  點選此連結至TAAZE讀冊生活購物,可以贊助敝人一些買書資金,感謝各位。 

* 本文中書籍資料及圖片皆引用自博客來。

* 最後是廣告時間。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杜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