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蚱蜢

《蚱蜢》
(aNobii五星制:★★★★(四星)

作者:伊坂幸太郎。
譯者:王華懋。
出版社:獨步文化。

內容簡介:
鈴木;他潛進詐騙公司伺機為妻子報仇,不料仇人竟在自己面前被人推入車道,遭車輾斃。跟蹤之下,發現殺手竟與凡人無異,有個美滿的家庭……

鯨;他是專替政治家滅口,迫人自殺的「自殺屋」。杜思妥也夫斯基的《惡與罰》是他唯一的心靈歸依,為了擺脫糾纏自己的受害者亡靈,他決定一一清算過去……

蟬;殺人對他而言易如反掌,擅長滅門血案。不甘被「經紀人」指使,時時試圖證明自己不是「被操控的人偶」……

三個互不相識的人是如何遇上彼此?這場相識又是幸與不幸?!

精妙的伏筆設計,不看到最後永遠不知道真相!

幽默、寫實、懸疑、奇想天外
殺手業界菁英盡出,演奏一首灰色的末日交響曲!

這個世界瘋狂、絕望、悲慘、惡人氾濫……
人們汲汲營營,掙扎求生;尋求平靜,只是徒勞。
每個人,其實都渴望死亡。
如果上帝的食譜早已決定,端出來的又會是什麼料理?







感想:

「不管是什麼生物,只要群聚生活,型態就會逐漸改變。變得黝黑、急躁、殘暴。等到回過神來,已經變成了飛蝗。群生相會大批移動,蠶食各處作物,連同伴的屍體都吃。即使同樣是飛蝗,也已經和綠色飛蝗大不相同了。人類也一樣。人類要是住在擁擠的地方,一樣會變得異常。不管多綠的蝗蟲,也會變成黑色。蝗蟲能夠伸展翅膀,逃到遠方,但是人類不行,只會越來越凶暴。」   
                                 ──《蚱蜢》P.185、186頁


這是一本灰調的書,給我的感覺就像融合了灰煙的顏色、和濃霧那種涼爽、朦朧感。比起《死神的精確度》、《孩子們》、《家鴨與野鴨的投幣式置物櫃》、《Golden Slumbers》,表面塗滿快樂開朗輕鬆的鮮豔顏色,夾縫中卻屢屢暗示著無力、悲傷、憤怒。《蚱蜢》這本書可以說是難得的誠實、直白,整體色調從一開始就是濃得化不開的深沉憂鬱灰暗。

《蚱蜢》採用的是伊坂很常用的交錯主線手法,就像接龍一樣,故事一段一段出現,然後逐漸拼湊起一本完整的書。這本的主線總共有三條,就如書籍簡介寫的:鈴木是個為了幫妻子復仇,潛進黑道公司準備伺機而動的普通人,偶然間目睹仇人被車輾斃,於是被命令去跟蹤「推手」,但是他卻意外的逐漸融入殺手一家的生活,而主要的故事也就從這裡開始。鯨是個擅長教唆自殺的殺手,據說直視著他的眼睛,人就會看見絕望,為了擺脫受害者糾纏的幻影,他決定要向過去做個了結。蟬是個擅長用刀的殺手,個性既冷血又隨便,他不甘被經紀人掌控、不願意當個「被操縱的不自由人偶」。這三條主線以第三人稱敘述的方式輪流出現,從一開始看似毫無關係,到最後因為「推手」而互相牽扯。

在以往的作品裡,伊坂多是以輕鬆的筆調一層層剝除開朗樂觀的外皮,逐漸透現實的殘酷。但在《蚱蜢》中,卻是用輕鬆而鋒利的文字,直接血淋淋的切開人們內心深處。不過即使今天面對的是這樣一本堪稱沉重主題的故事,伊坂的文字依舊充滿了輕盈的氣息。敘述手法仍然跳躍、無厘頭,總是忽然從正在談論的東西跳到下一個看似毫無關聯的事物上,但伊坂卻也總能找到它們特殊的相關性,能讓讀者看見這些東西所蘊含的、充滿新意的隱喻涵義。一開始看會覺得莫名其妙,可看久了、細細思索之後,就會發現他的每段話幾乎都很值得深思。

《蚱蜢》比起他的其他幾本書,超現實的味道更重了些。或許是要表現出人類的瘋狂、黑暗、絕望、孤獨感吧,裡面用了大量的喃喃自語和自我對話。尤其是鯨這個角色,身邊出現的那些似真似假的人和幽靈,更是突顯了它的天馬行空和迷幻感。

伊坂的小說有很多部被改編成電影,這部據我所知應該是沒有,畢竟這本書有太多東西是影像所無法表現出來的,那些絕望、坦然、瘋狂……。如果真的要拍的話,演員的實力一定要非常堅強啊。(尤其是需要自殺的那幾位。XD

不過最後三條主線交會的地方實在很有電影的感覺,不僅充滿戲劇張力,還帶著電影常用的特殊手法味道。
(本段有牽涉劇情部份,自動反白。)
尤其是比與子帶著大批人馬往槿家去的時候。一邊是比與子的來勢洶洶,一邊則是毫不相信、態度輕鬆的槿一家人,和緊張焦慮到快哭的鈴木」,這段如果拍成影片,一定是用剪接鏡頭交錯,呈現出要被抓到那種感覺,吊足觀眾的情緒啊。

《蚱蜢》我只給了四顆星。認真說起來,這本書是我少數感覺到「無聊」這種情緒的伊坂作品,或許因為不夠緊湊,加上自我討論的篇幅很多,前半本我讀來比較有點小悶,可是到了後面,伊坂一貫的手法還是緊緊的吸引了我的目光,尤其是伏筆逐漸露出真相,三人慢慢開始有交集的時候。

整體來說我還是很喜歡這本書,只是比起他的其他作品,就稍微沒那麼愛這本了啦。


10/07/13



* 最後是廣告時間。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杜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